资治通鉴珍藏版,包括司马光原著版、胡三省注、柏杨白话版三个版本。
1、《资治通鉴》
简称“通鉴”,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,共294卷,历时19年告成。它以时间为纲,事件为目,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写起,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征淮南停笔,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。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,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,即《周纪》五卷、《秦纪》三卷、《汉纪》六十卷、《魏纪》十卷、《晋纪》四十卷、《宋纪》十六卷、《齐纪》十卷、《梁纪》二十二卷、《陈纪》十卷、《隋纪》八卷、《唐纪》八十一卷、《后梁纪》六卷、《后唐纪》八卷、《后晋纪》六卷、《后汉纪》四卷、《后周纪》五卷。
书名的由来,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而钦赐此名的。
2、《资治通鉴》(胡三省音注)
胡三省所撰《通鉴音注》的体例演变,大体分为两个过程:先是按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的体例,写成《广注》、《通论》、《辨误》三书;稿轶重撰时,总成为《资治通鉴音注》。此书对《通鉴》记载的有关典章制度、音韵训诂都有详细注释,特别是对音训、地理诸项,考证尤为精详,订谬殊多。古代对于《通鉴》的注释,卷帙浩繁,历来以此书声价最高,是目前研究《通鉴学》最完整的参考资料。
3、《资治通鉴》(柏杨白话版)
柏杨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教育,得到重塑人生规划的启示。《资治通鉴》被传为“帝王之书”,因为其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,可以让帝王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有所借鉴,所谓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。当今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,不仅是领袖人物和高层人物,包括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,不同程度地面对决策、面对选择,而《资治通鉴》在当今社会就是一部很好的处世宝典。在《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》中,柏杨先生为每一个历史关键场景都加注上“柏杨曰”的个人观点,就是为了启发读者在面临自己的人生抉择时,有足够的谋略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此外,《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》在学术性与实用性上突出于其他译本的关键,在于对地图的填充。《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》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,《中国人史纲》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。